温州之窗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正文

甘肃张掖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祁连山裸露地表“穿绿装”

作者: 编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2-11

┊文章阅读:

图为12月10日,甘肃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接受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专访。 冯志军 摄

中新网甘肃张掖12月11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杨艳敏)民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生活水平从过去“求数量”、现在“讲质量”转变。甘肃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1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张掖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张掖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段,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绿洲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称。

杨维俊介绍说,多年来,当地顺应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项目,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居甘肃前列,城乡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图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经整治后的肃南县九个泉选矿厂。(资料图) 张掖市官方供图 摄

据统计,目前张掖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39%,绿化覆盖率达到39.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8.64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省园林城市”。

2016年底至2017年初,祁连山保护区被曝出存在无休止探矿采矿、截流发电、过度放牧、旅游开发项目未批先建等“生态遭破坏”现象。随后,张掖官方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保问题中监管不到位、履职不尽力、负有领导责任的数十名官员进行了问责处理,并展开大规模整改。

被誉为“冰源水库”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独特的水源涵养林调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与河西走廊的生态状况密切相关。占地198.72万公顷的祁连山保护区中逾七成面积分布于张掖市肃南、民乐、山丹、甘州4个县区的16个乡镇。

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张掖市后组织300多人次行程7万多千米,涉险深入多处海拔在3000至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矿业权项目整治现场200余次,加速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矿山修复治理及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完成。

杨维俊坦言,过去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祁连山因森林采伐、矿山探采、小水电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受到损害和破坏。近年来,该市多措加快推进整改,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内探采矿、水利水电、旅游设施项目关停补偿退出工作基本完成,矿区矿点生态全面治理恢复,破坏裸露的地表重新“穿上绿装”。

杨维俊说,张掖处在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在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长期以来重发展、轻环保的惯性思维彻底转变,绿色生态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行动自觉、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

40年来,张掖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还体现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全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当地不仅逐步建立起了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还围绕提高环境预警监测能力水平,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形成了“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格局。

杨维俊表示,今后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深入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和保护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项目,全面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崛起之路。(完)

  • 网易新闻
  • 新浪新闻
  • 百度搜索
  • 本站科技
  • 搜狗搜索
  • 京东商城
  • 新浪科技
  • 鹌鹑蛋价格
  • 唯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