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之窗

当前位置:主页 > 机械 > 正文

我的手机,我还能自己修吗?

作者: 编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0-22

┊文章阅读:

「某份内部文件」表示,搭载苹果 T2 安全芯片的设备(比如说 MacBook Pro 2018)在维修时必须使用 Apple Service Toolkit 2——一款仅供授权人员使用的维修软件。虽然 iFixit 就为此专门拆了一台 Mac 的屏幕,证明了不使用 Apple Service Toolkit 2 也能修电脑。但谁也无法保证苹果不会在接下来的软件更新中开启这项功能,让用户难以自行、或者说以非授权的方式对自己的设备进行维修。

除了电脑,手机也越来越难修了。有关注 iFixit 的尾巴们应该知道 iFixit 会在拆解某台设备之后给出该设备的「可维修分数」。稍做统计之后不难看出,在 2015 年后,各品牌旗舰手机的「可维修分数」大多都没有超过 5 分——意味着消费者在自行维修设备时或多或少会受到阻碍。。

▲ 今年旗舰手机的可维修分数普遍都不高(图片来源:iFixit)

为什么现在的电子产品可维修分数这么低?

设备越小越很难修

比如说现在的旗舰手机越做越薄,边框越来越窄,而电池容量则越来越大,这对手机芯片的集成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我们熟悉的高通骁龙「处理器」或者苹果 A12 仿生「处理器」其实就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芯片,CPU、GPU、ISP 等部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电脑也是一样,随着超极本的兴起,电脑的主板集成性逐步提高,CPU、GPU、RAM 等部件都通过板载的方式「焊死」在主板上,无法后期升级。

在我看来其中最为极端的当属苹果于 2015 年发布的 New MacBook,其主板体积甚至比部分台式机的 CPU 散热器还要小。这种高度集成的主板通过压缩自身体积的方式为电池腾出了更多的空间,为电子设备的续航提供了保障。

▲ New MacBook 的主板采用了高度集成的设计(图片来源:iFixit)

除此之外,这种高度集成的「不可拆修」设计也让设备更耐用。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手中的设备能跟耐用,最好能像电视购物广告里一样被大货车碾过也可以正常使用,还要防水防尘。为了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厂商一般会选择使用一体成型的金属机身,并在机身内加入填充剂,以增强机身强度。

至于 IP68 的防水,在轻薄的机身内使用防水圈显然不现实,现在主流的做法是使用大量的防水胶将机身所有接缝密封,也有部分厂商选择使用超声波焊接或者激光焊接,以「无缝」技术打造设备。这样做虽然可以将设备进水的几率降到最低,但也导致了后期无法「无损」打开设备,更不用谈维修了。

▲ Surface Laptop 的键盘完全无法「维修」(图片来源:iFixit)

厂商根本就不想修

如果说上述这些原因都是「为了消费者好」得话,从厂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就都是百分百的商业行为了。

首先,这种「无法自行维修」的设备可以提高新产品的销量,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每年新 iPhone 发布后,旧 iPhone 的碎屏率会「莫名其妙」地提高。再有就是这种「不可维修」设备可以降低授权维修点的培训难度,授权维修点无需再接受硬件层面的维修培训,只需要对产品做前期评估,判定需要返厂还是换新。

比如某品牌在中国内地没有官方维修点,所有的维修都交由授权的第三方维修点进行。如果该品牌为授权维修点提供芯片级维修培训,先不管维修人员在离职后是否会自立门户这个问题,单单是培训就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与其花这样的成本,还不如停止授权维修点的芯片级维修项目,将芯片级维修的权限回收至维修中心。

更极端的企业甚至可能会取消授权维修点所有硬件层面的维修权限,第三方维修人员只需要判断该设备属于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就可以了:软件层面的维修可以直接在店内进行,硬件层面统一返厂或直接换新(比如Surface)。反正品牌不在乎合作方的换新率,这种「要么拒保、要么换新」的维修政策甚至还有可能给消费者好感,又能降低培训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培训费用以外,取消维修点的硬件维修权限,还可以降低维修点的运营成本。维修点想要对产品进行任何的硬件维修,维修物料必不可少。但品牌不可能根据允许维修点任意「备货」,除了硬件调配成本高以外,授权维修点还有可能将店内多余的硬件物料出售,以此牟利。除了全新的备件以外,拆下的故障件也可能通过其他渠道流出。

▲ 电商平台上有各种型号的「拆机」部件出售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有的品牌会停止授权点的维修物料「备货」,除了耗材以外,任何的硬件物料都需要在接到硬件后通过内部系统「下单」,等物料寄到后再进行维修,将产品维修所需的时间从 1-3 个工作日延长到 7-14 个工作日。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还不如将所有硬件维修的权限收回,反正都要跑两次快递,那还不如把机子寄到中心统一维修。

再有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理由了:为了不让我们找非授权维修点。

拿最常见的换屏幕、电池来说,官方换屏即使不算人工费也要五百元起步,即使换电池也要三四百,而路边小摊换个屏幕可能只要四百元不到,换电池更便宜,而且还立等可取。厂商无论从设备安全抑或收益的角度考虑,都不可能放任这种非授权维修野蛮生长。因此在工艺上,厂商在设计时会更偏向「封装一切」的设计思路,提高非授权维修的难度。至于授权维修点,反正可以返厂,能不能修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行或未授权点维修将面对那些困难?

零件越来越难买了

自行或非授权点维修(以下统称为未授权维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可能找不到需要的零件。以前在功能机时代,不要说买零件维修了,在华强北(加上华强南)甚至可以从零开始买零件「攒」一台诺基亚出来。但自从硬件层面维修权限收紧,这种流出的官方维修部件越来越少。当然现在电商平台或华强路上还能买到部分「工厂流出原厂件」,但其中真假良莠参差不齐,除了专业卖家以外,消费者一般都不会选择买这种「原装件」。

但如果不想买冒险买国产屏幕的话,非授权维修时只能使用拆机件了,随着 Find My iPhone 的普及(以前有不少 iPhone 用户的 Apple ID 用的是手机店里的公用 Apple ID),销赃的难度越来越高,不法分子偷来的 iPhone 大都选择拆成零件出售,这就是广为人知的「iPhone 拆机屏」中第一种。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拆机贼赃是不可能满足正常的维修需求的,所以大多数寻求非授权维修服务的消费者都会选择非原装屏幕,而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部分尾巴可能记得,在 iOS 11 时苹果曾经「封禁」过非原装屏幕。虽然苹果决定「网开一面」,允许这些屏幕继续使用,但依然给用户敲响了警钟:非原装部件可能随时被苹果封禁。

再有就是开头提到的 Apple Service Toolkit 2 了,如果在将来主要部件(或者任何部件)的维修都需要前往指定的授权维修点,否则维修设备开不了机,这将对整个非授权维修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会影响下游厂商。

▲ 苹果最终决定网开一面

放弃原厂维修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

与设备无法使用相比,非授权维修会丢失保修资格仿佛都不是什么大事情了。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厂商宣布某个批次的产品有设计缺陷,提供免费维修。曾经进行非授权维修的设备(或者说私拆设备)有可能无法享受免费维修服务。不过考虑到非授权维修的价格,部分消费者依然选择非授权维修。

但非授权维修会极大地影响设备二手销售时的价格,比如在回收网站上,在保、过保、有修或无修的设备价格相差甚远,尤其是像 iPhone 这类「保值率」高的设备,价格差异可以非常大。

▲ 回收价格与设备维修历史息息相关

不过有些时候我们只能寻求非授权维修点的帮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新鲜的案例。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一位亲戚的微信,说他的手机花屏,无法作任何操作,问我手机里面的资料还有没有救。

  • 如果他拿去授权维修点,根据原厂的工作流程,他的手机会先由诊断程序检查。即使定位到了故障只存在于屏幕,这台手机也需要寄回厂家更换屏幕、重置、二次检查,之后才会回到他的手中。
  • 如果他拿去非授权维修点,「路子野」的非授权维修点会直接进行换屏操作,立等可取之余还能保全设备内的资料。

这台花屏手机最终究竟在哪里维修我就不得而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没有规章约束,非授权维修点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实现很多授权维修点做不到事,比如内存扩容,比如更换外壳,甚至连运行内存也可以升级——Nexus 5 可以通过更换 SoC 的方式「升级」运行内存。

这种维修上的限制仅出现在手机、电脑中吗?

当然不是,除了我们熟悉的手机、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以外,像空调、电视、冰箱之类大型消费级产品,甚至是工业级的产品都有着种种维修限制。比如空调,电视这些大家都熟悉的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部分农用机厂商通过捆绑协议来禁止对收割机、拖拉机的维修,更不用提先联合收割机这种靠着后续服务盈利的大型工业级设备了。

公平维修法案(Fair Repair Act)就是用户对维修权(Right to Repair)诉求的代表,这一法案旨在要求设备生产厂家为消费者和独立维修商提供与授权服务提供商相同的服务文档、工具和备件。推进这一法案的民众相信这样可以保障他们的维修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买来一台设备,却「连打开外壳的权利都没有」。

▲ 支持「维修权」主张的地区仍然只是少数

除了公平维修法案以外,美国不少州也在推广其自己的「公平维修法案」,比如华盛顿州曾试图通过立法的方式要求禁售「无法维修的设备」,但该法案并非要求设备可在消费者的层面维修,仅仅是要求「可被维修」。而且我们都知道,这种做法只是政客博弈的筹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博弈将「维修权利」这个问题带到了大众视野,也让大众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个话题。

不管你对「维修权」这一主张认可与否,这一主张终将改变我们维修数码产品的方式,我们选购电子产品时也会对此有所取舍。关于「维修权」,我们已经投出了第一颗石子,至于这颗石子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就拭目以待吧。

  • 网易新闻
  • 新浪新闻
  • 百度搜索
  • 本站科技
  • 搜狗搜索
  • 京东商城
  • 新浪科技
  • 鹌鹑蛋价格
  • 唯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