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之窗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正文

华中农业大学三下乡:“红”土地上谱新章,行走三村镇话振兴

作者: 编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11

┊文章阅读:

7月6日至11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生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北襄阳谷城县五山镇、盛康镇、茨河镇开展调研走访,在杨志海副教授的带领下,调研当地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开发情况,立足红色基底,擦亮当地红色名片。

深挖红色内涵,打造“文化”粮仓

在杨志海副教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湖北襄阳谷城县五山镇西湾村,通过与当地村委会干部、村民进行访谈,以问卷的形式了解乡村发展规划与农民生活生产情况,近距离感受红色资源引领产业振兴的新成效。

“五山镇,因境内五山而得名,镇域有黄山垭革命烈士陵园、五山西湾红色记忆馆等红色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红色老区,过去当地的红色资源存在发掘不足、宣传投入不足、经费统筹不足等问题”,在村委会的集中访谈中,网格员杨波芳就当地红色资源发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难题与团队成员深入交流。

82岁老人杨庆葱讲述了属于他这一代人的“红色情怀”,当谈起战斗在均谷交界的邱家山地下党组织,他的眼睛泛起了光芒。“1938年,中共鄂北特委派江津、范中选2人到均县...以邱家山为中心建立中共均谷(今谷城交接)南区区委。”

【实践团队队员认真记录红色故事】

实践队员在与6位村民的交谈之中,无不对当地红色精神充满了敬畏。实践团队队长龙敬文以课堂与实践知识为当地整理了红色资源发展路径,经过其家乡河池(广西农民运动发祥地、右江革命腹心地)红色宣传口的干部审阅、修订形成了以“整理史料、宣传路径、产业融合”的一系列当地红色资源产业发展的建议;实践队员杨博然以自身“互联网+”省级项目为例,以项目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为蓝本,向村干部、村民提出“产业依托红色,红色引领产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夯实当地红色根基,依托当地特色五山西湾村茶场,成立红色茶旅研学基地,接受各地高校、中学社会实践团,以红色促变革,以产业谋振兴。

image.png

【实践团队队长展开宣讲活动】

坚守红色初心,谱写“为民”赞歌

“我们村的干部,正是有着我们当地红色资源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坚定的红色信仰,踏实为民办实事的初心。”“我们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对于其他村有着独特的优势,党员以五山革命精神为红色基底,不断申发新动能,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当访谈农户问卷到达“农户参与村庄治理及满意度情况”部分时,村民总会对五山镇九里岗村村的基层干部赞不绝口。

九里岗村的血液中始终充满着红色基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九里岗村在李金铭、孟国夫等党员的带领之下,建立了谷城县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谷城县部委员会。通过与访谈的农户了解得知。2016年落成的村委会办公楼持续向所有村民开放,形成了以“涵养情操、修养身息、卫生康养”三位一体的为民服务体系;村民李太运饱含深情地告诉队员们,即使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

【实践团队队员进行农户问卷访谈】

赓续红色血脉,铺就脱贫道路

在五山镇黄裕铺村,团队依托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农户调查表,以该问卷向该村8位村干部与村民进行访谈。当谈到农户家庭收支情况时,村民熊德忠以黄裕铺村“扶贫工厂”为例向我们介绍。“我们村的扶贫工厂以电子元件的生产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为我们村一些低保户、五保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据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脱贫攻坚阶段,全村党员群策群力,大力发扬革命老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通过一对一走访农户,为农户打造脱贫方案,实现了输血帮扶到自我造血帮扶的转变。”

实践团队全体同学,深深被当地党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感染。在访谈结束后,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不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不畏艰辛的勇气、无私奉献的精神肩负使命,让流传百年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实践团队大合照】

文字:龙敬文

图片:龙敬文 杨博然

  • 购物问答
  • 本站科技